“医生,我这几年已经中过四次风,溶栓、取栓的手术都做过好几次,我这把年纪了,好怕再来一次中风,有没有办法可以帮到我?”
68岁的植大爷(化名)在十多年前反复出现活动后胸痛,当时被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做过三次冠脉支架手术,情况稍微有所好转。接着,植爷爷又发生脑卒中,幸好得到及时救治。
国庆宅在家,通关黑神话?除了虎先锋,突发心血管疾病也能干碎你的大圣梦!忙着通关,也要护好血管!#黑神话悟空#心血管健康#熬夜#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
这是廖先生(化名)近期的经历,并且情况还在不断恶化,以至于到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地步,走三步就要休息一段时间,严重时卧床不起。
60岁的罗叔无明显诱因的出现左侧肢体乏力,左手精细活动不灵活,左下肢站立行走尚可,而且反应迟钝,口角向左侧轻度歪斜,讲话吞吐缓慢等症状。家人迅速陪伴其来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就医,做了头颅CT后提示,罗叔的左侧额叶基底节区脑梗塞,医生及时给予抗凝、扩管、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
60岁的李大叔, 曾不明原因脑中风过两次。今年3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呼吸困难,休息时即感气促,端坐时缓解、躺下加重伴咳嗽咳白痰,活动耐量较前下降,伴四肢乏力。
在临床治疗中,抗凝药物如何科学安全地使用是治疗难点之一,它就像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能够有效避免血栓的形成,但如果长期服用可能会导致体内脏器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凝不住”和“凝太快”就像是天平的两端,需要医生时刻监测它们的平衡。但对于有多种疾病的患者来说情况可能更加复杂,冯爷爷就是一个例子。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陈爱兰教授总结了几个导致慢性疾病急发的重要因素:
暴发性心肌炎,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是预后凶险的急性重型心肌炎。
林伯(化名)是一位长期服用抗凝药的房颤患者,去年除夕夜不慎跌倒,当时家属以为只是摔了一下没关系,第二天林伯面色苍白、臀部血肿,就近到医院查CT发现股骨头已经裂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