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肚子痛了十多天,以为是普通的肠胃炎,没想到却拖成了“大祸”,让36岁的唐先生(化名)不得不切掉1.5米的小肠,医生连连慨叹“不幸中的万幸”,究竟是怎么回事?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王海洋主任表示,唐先生并不是简单的腹痛,而是可能引起肠坏死、甚至要命的“肠系膜静脉血栓”。
十天前,唐先生感觉到持续性的腹痛伴腹胀,以为是肠胃炎,调理一下饮食就会好了。结果没想到,疼痛不仅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实在无法忍受的他连夜打车来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沿江院区的急诊科,检查发现竟然患上了肠系膜上静脉血栓、门静脉血栓。急诊科接诊医生立即联系血管外科王海洋主任团队,将患者转到专科进一步诊治。
静脉血栓通常发生在下肢和肺动脉,除了这两个部位之外,静脉血栓还可能发生在一些隐匿的部位,比如肠系膜静脉。肠系膜静脉是将消化系统的血液输送回心脏的重要血管,如果这部分血管出现血栓,极易导致肠淤血,从而诱发肠坏死,严重时会威胁患者生命。一旦发生肠坏死或肠淤血的情况,患者会出现剧烈的腹痛,而这种腹痛是普通的消炎药或止痛药无法缓解的。
经过了解,原来唐先生四年前就查出门静脉血栓易栓症,经过一段时间的抗凝治疗后就停药了,为这次发病埋下了隐患。“患者来的时候剧烈腹痛,感染指标、血栓指标等都非常高。”由于病情比较复杂,王海洋主任团队迅速开展了由血管外科、普外科、胃肠外科、消化内科、介入科和ICU等专家团队组成的多学科会诊,共同讨论制定方案和参与治疗过程,连夜开展急诊手术。
手术过程中,医生探查发现患者的屈氏韧带远端的小肠出现坏死,坏死长度估计有1.5米,结合术前检查及讨论,病情明确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导致肠坏死。当医生切开肠系膜静脉之后,看到有大量的暗红色血栓,王海洋主任带领团队迅速精确置入取栓导管进行取栓操作,反复抽吸后,从静脉血管里取出大量凝结成块的血栓。
肠系膜静脉取出的血栓
接着,胃肠外科黄炯强主任、肝胆外科方天翎主任、普外科叶劲松主任等共同为患者规划了最优的坏死肠管切除手术方案,顺利将已经坏死的约1.5米长的小肠部分切除,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功能良好、相对健康的肠段,有效降低了短肠综合征的发生风险,为患者术后恢复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加速康复创造了有利条件。
切除1.5米长的肠坏死
术后,经过ICU的密切监测与精心护理,患者目前已转至普通病房,“患者还需要一个阶段的康复过程,他是不幸中的万幸,像这种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死亡率高达20%-50%。”王海洋主任表示,对于此类疾病而言,治疗时机很重要,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肠系膜静脉血栓起病隐匿,早期通常表现为腹部不适、便秘或腹泻,容易被误诊为胃肠炎、胰腺炎或者单纯肠梗阻,拖延时间越久,症状越明显,后期会出现剧烈腹痛、持续性呕吐、血水样便等,“如果早点检查出来,患者也许就不用遭受切肠手术了,我们可以通过抗凝治疗、微创取栓等方式就能解决问题。”
肠系膜血管疾病的防治,关键在于预防与早期诊断。王海洋主任强调,对于任何不寻常的腹痛,例如剧烈疼痛,无压痛及反跳痛等,大便带血甚至血色素下降、恶心呕吐、反应性白细胞剧烈升高,特别是伴随有持续性腹胀的患者,要高度警惕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治疗肠系膜血栓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如果治疗延误,肠道组织会因缺血而坏死,严重时可能导致广泛的肠道切除,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血管外科团队
出诊时间:
越秀区.沿江院区
周一、周四上午
荔湾区.大坦沙院区
周三上午
出诊时间:
越秀区.沿江院区
周五上午
荔湾区.大坦沙院区
周一下午、周二上午
出诊时间:
越秀区.沿江院区
周二上午
荔湾区.大坦沙院区
周五上午
出诊时间:
荔湾区.大坦沙院区
周三全天、周四上午
出诊时间:
越秀区.沿江院区
周三上午